【48812】天津市建成首個南水北調引江配套工程
日前,南水北調市內配套中心城區供水工程的最後一個操控性節點--外環線穿越順利貫通,這標志中心城區供水工程主體已經全面建成。中心城區供水工程也成為本市首個竣工的南水北調引江配套單項工程。
中心城區供水工程是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向中心城區供水的骨乾工程,線路起自天津乾線分流井,止於擬建的西河泵站前池,全長8.6公裡,結構型式為兩孔3.8米×3.8米有壓現澆鋼筋混凝土輸水箱涵,設計流量為每秒27立方米,總投資6.44億元。南水北調中線天津乾線工程通水後,可實現市區新開河水廠、芥園水廠和凌莊水廠具備引江和引灤雙水源保證,有用緩解中心城區供水的緊張局势。為合作城市快速路建設,該工程於2006年6月應急開工建設輸水箱涵1.6公裡,其餘工程於2009年6月開始全面實施。
中心城區供水工程外環線穿越施工現場位於北辰區子牙河與外環線穿插處北側。由於外環線為本市重要骨乾路途,若開挖路面澆築輸水箱涵,將對外環線自身以及周邊路途車輛通行產生較大影響。為減少輸水箱涵施工和公路行車的彼此影響,特別是確保該段公路通行安全,經相關專家屡次深化論證,最後確定选用先頂進超大管棚進行支護、再內穿預置輸水箱涵的非開挖施行工程的计划,這也是本市初次在公路穿越施工中选用這一施行工程的计划。此次頂進的支護管棚高12米、寬8米,由30根直徑近1米、壁厚1.6厘米、長62米的鋼管彼此咬合組成,預置輸水箱涵需在支護管棚內頂進60米。
由於該施行工程的计划在本市屬於初次选用,諸如路基注漿加固、管棚頂進中姿態操控、箱涵頂進等關鍵等相關技術參數沒有可供參考的先例,建設單位會同施工單位專門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研讨解決相關技術難題,通過采纳一些列有用办法,有用保證了外環線公路的安全和穩定、實現了穿越施工的安全、高質、快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