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屿港口再建一个水工结构40万吨级码头。初冬凌晨实施工程人员争潮汐、看天气精准 定位安装高9层楼、重4500多吨的码头沉箱误差不超5厘米加快建设8号泊位——“定海神器”海上“筑墙”

发布时间:2024-07-09     作者: 爱游戏app官方网站手机版

 

  图为11月28日凌晨6时许,罗屿港口8号泊位迎着朝阳完成第11件码头沉箱安装。 全媒体记者 陈斌 通讯员 陈善岷 摄

  11月28日凌晨3时许,海水进入低平潮期,罗屿港口8号泊位工程码头沉箱现场灯火通明。工程技术员薛轮轮头戴安全帽,身着救生衣,手持对讲机,站在码头沉箱顶部临时搭设的作业平台上,有条不紊地指挥、调度着施工作业人员和船机。

  罗屿港口8号泊位工程位于罗屿岛西北侧岸线万吨级的码头,岸线万吨。该泊位建成投用后,我市将拥有两个40万吨级矿石泊位。这对罗屿港口打造国际大宗散货枢纽港和国际混矿中心,助力我市通江达海战略港城建设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建码头,沉箱是基础。“沉箱相当于码头的水下整体的结构。”该工程代建单位厦门港务建设集团项目管理工程师许宁远介绍道,根据罗屿港口8号泊位码头部位不同的使用上的要求及地质条件,实施工程单位中交三航局在厦门刘五店预制了甲、乙、丙、丁4种型号的28件大型沉箱。此次安装的是8号泊位的第11件码头沉箱,长18.2米、宽19米、高25.9米、重4518吨,“相当于一座漂浮在海上的9层高楼”。

  如此“庞然大物”,如何从厦门沉箱预制场运至罗屿港口施工区?“采用超高压气囊将沉箱由陆地出运上驳至海上的半潜驳船后,再由拖轮拖带半潜驳船水运过来。”许宁远和记者说,该码头沉箱在航行80海里、历时近24小时后,于11月27日下午2时许运抵施工区。

  沉箱的出运和安装是一门“看天吃饭”的活。天气、潮汐、浪涌、风力等因素对其起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在沉箱出运、安装工作中,施工管理人员要重视潮汐变化和天气动态,严格遵守“高平潮出驳、低平潮安装”的原则,赶潮水施工作业。昼夜颠倒对他们而言如同家常便饭。

  “为了等待一个合适的潮水,我们中间可能花上数个小时。”中交三航局罗屿港口8号泊位项目总工林金灿说,当天下午2时许码头沉箱抵达施工海域后,实施工程人员等待至下午6时高平潮,乘着水流平缓的1—2小时时间间隙,在半潜驳船和起重船等的配合作业下,完成沉箱的出驳和初步安装定位。随后,实施工程人员又进入下一个“作业窗口期”的等待。

  漫长的候潮和“窗口期”的快速施工看似矛盾,但在沉箱安装过程中却又同时存在。在短短数小时的“窗口期”内,实施工程人员要将这个超9层楼高的“庞然大物”精准定位安装,误差不允许超出5厘米,堪比用起重机在鸡蛋壳上雕花。

  记者在现场看到,沉箱注水下沉的安装过程中,测量员拿着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实时计算、复核沉箱安装的地方;起重船根据卫星定位的实时动态数据调整船位;施工员通过不断调节沉箱进出水量、调整稳货索等一系列复杂操作,抵消浪涌、风力等因素对沉箱定位造成的影响,及时作出调整沉箱下沉间隙,保证沉箱的平稳着床安装。30分钟,60分钟……在各工种的密切配合、精细操作下,沉箱以肉眼难以察觉的速度慢慢移动、下沉。2小时过后,28日凌晨5时许,第11件沉箱终于精准着床,完成安装。

  不多时,天光微亮,晨曦初现。从海平面上冒出的朝阳染红了海天一片。8号泊位前,11座安装好的码头沉箱宛若“定海神器”,在海上筑起了“城墙”,为泊位加快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待28座沉箱安装好后就能形成码头岸线,之后进行后方回填形成陆域,实现岸海连接。”罗屿港口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目前,8号泊位工程南围堤基槽开挖基本接近尾声,陆域锤夯有序开展,后轨桩基24小时不间断冲孔作业,棱体抛石及陆域回填也正加快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8号泊位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用、早见效。

  罗屿港口8号泊位和11号、12号泊位建成后,将与已建9号、10号泊位共同形成“两卸三装五泊联动”的经营规模,静态铁矿石堆存能力达2500万吨,港口设计吞吐量达5000万吨。

  11月28日下午,罗屿港口11号、12号泊位工程的第2件沉箱也顺利完成安装。这是罗屿港口首次实现两个在建泊位项目同时开展沉箱安装的施工作业。

  3个泊位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做强铁矿石供需产业链,完善东南沿海区域公用铁矿石码头发展布局,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全媒体记者郑已东)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133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