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股5大奇葩事件

发布时间:2025-04-04     作者: 管道浮体

  2024 年的 A 股市场,银行股堪称最大的 “黑马”。在这一年里,诸多行业面临营收、利润增长乏力的困境,房地产行业更是深陷低迷,上下游产业链叫苦不迭。然而,银行股却逆势上扬,尤其是工农中建四大行,全年涨幅高达 45%,成为稳定大盘的中流砥柱。

  银行股的这波上涨,着实令人费解。一方面,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经济提高速度放缓、利率市场化压缩息差,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遭受冲击,营收增长面临巨大压力。以 2024 年上半年为例,不少上市银行营收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的不足半数。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使得银行的房贷资产质量备受考验,不良贷款风险隐忧重重。

  但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银行股却一路高歌猛进。这背后的原因,首先是政策的大力扶持。为了提振经济、稳定金融市场,监管层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释放信贷资源。这不仅为银行创造了更多的业务机会,也增强了市场对银行股的信心。其次,银行股自身的特性凸显优势。在市场动荡、风险偏好降低的背景下,银行股凭借业绩稳定、股息率高、风险相比来说较低的特点,成为资金的 “避风港”。像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银行,股息率普遍在 5% 左右,部分银行甚至更高,对追求稳健收益的长期资金极具吸引力。再者,国有大型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无可撼动,被视为国家金融稳定的基石,“中特估” 概念下,其估值修复的潜力巨大。

  银行股的强势上涨,对 A 股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它为上证指数等主要指数的稳定和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多次在大盘摇摇欲坠之际力挽狂澜,成为名副其实的 “护盘侠”。如在 [具体日期],大盘大幅低开,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关键时刻银行股集体发力,工农中建四大行涨幅均超 3%,带动大盘迅速企稳回升,成功守住关键点位。另一方面,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蓝筹股阵营,使得市场风格发生显著变化,资金从高风险、高波动的中小盘股和概念股中撤离,转向银行股等绩优蓝筹,优化了市场资金配置,让市场投资风格更稳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技股。2024 年上半年,科技股在人工智能热潮的带动下曾一度火爆,诸多科技概念公司股票价格短期内翻倍。但进入下半年,随市场对科技公司业绩兑现的担忧加剧,以及全球科学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科技股迅速熄火,大幅回调。不少曾经被热捧的科技股股价腰斩,投资者损失惨重。而银行股却在此时稳步上涨,两者的表现可谓天壤之别,成为 2024 年 A 股市场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在 2024 年的 A 股市场,寒武纪无疑是最具话题性的公司之一。这家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的企业,自 2016 年成立以来,头顶诸多高科技光环,却深陷业绩亏损的泥潭。从 2017 年至 2024 年上半年,寒武纪累计亏损约 55 亿元,截至 2024 年三季度,公司净亏损达到 7.24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更是高达 8.62 亿元。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般糟糕的业绩表现并未阻碍寒武纪股价的飙升。2024 年,寒武纪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从年初至 12 月 23 日,股价涨幅最高超过 7 倍,全年涨幅达 387.55%,以近 2800 亿的总市值成为 A 股市场的耀眼 “股王”,公司创始人陈天石也借此身价飙升,荣登江西首富宝座。

  寒武纪股价暴涨的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从行业大环境来看,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 ChatGPT 等爆款应用的出现,引发了全球对算力和 AI 芯片的巨大需求。寒武纪作为国内 AI 芯片领域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被市场寄予厚望,投资者们笃定其能在这一广阔赛道中分得一杯羹,纷纷涌入。尽管公司尚未盈利,但市场对其未来盈利的预期犹如一颗强力磁石,吸引着海量资金。

  指数基金的被动配置也为寒武纪股价上涨添了一把旺火。由于被纳入沪深 300、科创 50、上证 50 等多个重要指数,跟踪这些指数的被动基金必须依照规则配置寒武纪股票。这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旦触发,大量的增量资金便源源不断地涌入,强力推动股价上扬。像 2024 年 12 月 16 日寒武纪被纳入上证 50 成分股,在此之前,市场便已闻风而动,股价提前开启上攻态势。

  公司自身的研发技术与产品布局也为股价提供了一定支撑。寒武纪持续投入研发,推出的 “思元” 系列芯片在阿里云、浪潮、曙光等服务器商以及科大讯飞等 AI 算法公司实现批量供货。2023 年推出的新一代思元 590 芯片,性能上与英伟达 A100 芯片的差距逐步缩小,虽未超越,但已让市场看到追赶的希望,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然而,与股价的辉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寒武纪的基本面隐忧重重。一方面,研发投入的下滑令人担忧。2023 年研发费用同比降超 26%,2024 年上半年又同比减少 7.27%,从三季报数据看,研发投入同比下降了 9.91%,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也同比下降 8.13%。在竞争白热化的 AI 芯片领域,研发投入的减少可能意味着技术迭代放缓,未来竞争力存疑。另一方面,金钱上的压力始终如影随形。2020 年上市时募资仅 25.82 亿元,2022 年定增预案遭大幅削减,最终仅募得 16.7 亿元,2024 年中期账面现金只剩 13.83 亿元,较 2023 年底缩水超 65%,资金的捉襟见肘可能制约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寒武纪股价与业绩的背离,成为 2024 年 A 股市场的一大奇观。它不仅引发投资的人对这一特定公司的关注与热议,更让整个市场对科技股投资逻辑展开深刻反思。在追求高成长、高科技概念的投资热潮中,究竟是理性的价值发现,还是盲目的跟风炒作?这一问题如同高悬的警钟,在 A 股市场久久回荡,时刻提醒投入资金的人在面对诱惑时,需冷静审视公司的真实价值,莫被狂热的市场情绪裹挟。

  2024 年的 A 股新股市场,呈现出两个极为 “极端” 的现象。一方面,新股 IPO 数量锐减,全年仅有 100 只新股登陆 A 股市场,募资总额 668 亿元,创下近十年的新低。与前几年的火热景象相比,简直是 “冰火两重天”。2021 年 A 股 IPO 数量高达 524 家,2022 年也有 428 家,2023 年则为 313 家,而到了 2024 年,这一数字大幅跳水。从募资额来看,2021 年募资总额超 5400 亿元,2022 年接近 6000 亿元,2023 年也有 3500 多亿元,2024 年却不足千亿,如此巨大的落差,让市场参与者都深感意外。

  这背后的问题大多是监管政策的收紧。为了更好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长期资金市场资源配置,监管层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科创属性、信息公开披露等多方面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许多原本计划上市的企业,因业绩不达标、内控不完善等问题,被挡在了 A 股大门之外。像一些拟上市企业,在审核过程中被发现存在财务造假嫌疑,或是主营业务缺乏竞争力、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等问题,只能无奈撤回上市申请。据统计,年内已有 400 多家企业终止 IPO,其中主动撤回的占比超九成。

  与之对应的是,新股中签难度陡然增加。以往打新中签虽不算容易,但在新股发行量大的时候,股民们还有较多机会。2024 年则不同,股民们普遍反映 “中签如中彩票”。像 [具体热门新股名称],网上申购中签率低至 0.02%,大量资金参与申购,却只有极少数幸运儿能中签。不少股民为了更好的提高中签率,采用多账户申购、顶格申购等策略,但中签依旧艰难,一些股民甚至连续一年都未中签,只能望 “新” 兴叹。

  另一方面,部分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却极其惊人。长联科技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9 月 30 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收盘涨幅高达 1700%,盘中更是一度飙升,股价从发行价 21.12 元 / 股,最高涨至 408 元 / 股,收盘价为 381 元 / 股。以中一签 500 股计算,上市首日若持有至收盘,盈利高达 34 万元,成为 2024 年当之无愧的 “最牛新股”。

  长联科技的暴涨并非个例,在 2024 年上市的新股中,首日涨幅超 100% 的有 53 只,超 500% 的有 6 只,还有 3 只涨幅超 1000%。这一现象与新股发行制度和市场环境紧密关联。注册制改革下,新股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为股价的大幅波动提供了空间。而在市场情绪高涨、资金充裕时,没有涨跌幅限制的新股成为激进资金的追逐对象。投资者们怀揣着对新股高成长、高回报的期待,纷纷涌入,试图在新股上市初期的炒作中分得一杯羹。加之部分新股所处行业赛道热门,如新能源、半导体等,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前途过度乐观,进一步推高了股价。像长联科技所属的纺织印花材料领域,虽看似传统,但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在行业内占据龙头地位,产品应用于诸多知名品牌,让投入资产的人对其未来盈利增长充满遐想,上市首日便遭到爆炒。新股市场的这两个极端,成为 2024 年 A 股市场又一令人瞩目的奇特景观,也让投入资产的人在面对新股时,多了几分谨慎与思考。

  2024 年,房地产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地产股也随之历经沧桑。这一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仅 9 万亿元左右,相较于 2021 年 18 万亿元的峰值,近乎腰斩。龙头房企万科 A 更是状况频出,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 179.43 亿元,这是其自 1991 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令人瞠目结舌。不仅如此,万科 A 的负债规模也十分惊人,截至三季度末,总负债达 9828.21 亿元,尽管资产负债率较去年同期会降低,但依然高达 72.42%,偿债压力如山般沉重。

  回首往昔,房地产市场曾一片繁荣。在 2015 - 2021 年期间,房价持续上扬,全国商品房销售额逐年攀升,众多房企赚得盆满钵满。万科 A 作为行业标杆,业绩连年增长,市值不断攀升,成为长期资金市场的宠儿。各地不断涌现的新楼盘,销售火爆,“日光盘” 屡见不鲜,买房投资成为全民热潮。当时的房地产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紧密相连,从建筑材料、家居家电到装修装饰,所有的环节都蒸蒸日上,吸纳了大量就业,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率极高,堪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然而,时过境迁,到了 2024 年,形势急转直下。房价下跌、销售遇冷,房企资金回笼艰难,债务违约风险加剧。万科 A 的亏损,只是行业困境的一个缩影。这不仅给房地产企业自身带来了巨大挑战,更对上下游产业链造成了强烈冲击。上游的建材企业,如水泥、钢材等生产商,订单锐减,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甚至濒临停产;下游的家居、家电行业,市场需求萎缩,销售业绩大幅度地下跌,众多经销商苦不堪言。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土地市场成交惨淡,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度减少,财政压力骤增。据统计,2024 年部分热点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超 50%,这直接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投入等方面的资产金额来源。同时,金融体系也受到波及,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上升,部分中小银行因涉房贷款风险敞口过大,面临严峻的经营压力。信托、资管等金融机构,为房地产项目提供的融资也困难重重,逾期、违约事件时有发生。

  地产股在长期资金市场的表现更是一落千丈。曾经备受追捧的龙头房企股票,股价大幅下挫,市值蒸发严重。以万科 A 为例,其股价从高位跌落,年内跌幅超 30%,投资者损失惨重。整个地产板块估值持续走低,中证 800 地产指数年内最大回撤超 35%,不少地产股甚至沦为 “仙股”,无人问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地产股是机构投资的人的重仓标的,是拉动大盘上涨的重要力量,股价屡创新高,市值不断膨胀。

  2024 年的房地产市场和地产股走势,犹如一场惊心动魄的 “变脸” 大戏。从辉煌到落寞,这背后既有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政策调控的因素,也有行业自身发展模式弊端的暴露。展望未来,房地产行业能否在困境中寻得转机,地产股又将何去何从,成为摆在投资者、从业者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在 2024 年的 A 股市场,“玄学炒股” 之风愈演愈烈,诸多荒诞案例令人瞠目结舌。其中,“韩建河山” 的炒作堪称典型。12 月 3 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发布紧急令,韩国政坛风云突变。这本是与 A 股上市公司毫无关联的国际政治事件,然而,股民们的 “脑洞” 却大开。12 月 4 日,韩建河山早盘竟一字涨停,全天封板毫无动摇。此公司实则是北京的一家混凝土与管道生产商,全名 “北京韩建河山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名字中的 “韩” 字源于北京韩村河镇的韩村河村,与韩国毫无瓜葛。但股民们仅凭名字中的 “韩” 字,便臆想出与韩国政坛的神秘联系,疯狂买入,硬生生将股价推上涨停板,公司管理层恐怕也是哭笑不得。

  蛇年概念股的炒作更是将 “玄学炒股” 推向高潮。随着 2025 年蛇年临近,市场掀起一股 “蛇风”。葫芦娃药业本是专注于儿童医药领域,主营中成药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与蛇年并无直接业务关联。但因其名字中的 “葫芦”,股民们自动联想到经典动画片《葫芦兄弟》中葫芦娃大战蛇精的情节,便将其奉为蛇年概念股。从 11 月 26 日起,葫芦娃股价连续六个交易日涨停,公司市值急剧膨胀。期间,公司多次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强调基本面并无重大变化,试图给狂热的市场降温,可股民们置若罔闻,依旧沉浸在 “蛇年暴富” 的幻想中,继续推高股价。

  川大智胜则是 A 股 “玄学炒股” 的 “元老级” 代表,每逢美国大选,便成为市场焦点。2024 年美国大选期间,其股价随着选情跌宕起伏。10 月 28 日 - 31 日,市场预期特朗普将获胜,川大智胜凭借名字谐音 “川普大胜、川普以智取胜”,4 天内斩获 4 个涨停板;紧接着,资金迅速出货,11 月 1 日和 4 日又连续两个跌停。到了大选开票阶段,11 月 5 日大涨超 8%,6 日再度强势涨停。最终,11 月 7 日特朗普获胜消息落定,川大智胜却上演 “买消息,卖事实” 的戏码,开盘后便牢牢封死跌停板。实际上,川大智胜虽是三维人脸识别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开发领域的老牌企业,技术实力尚可,但业绩却十分惨淡,2023 年度净利润亏损 1.7 亿元,2024 年前三季度仍未扭亏,持续亏损的基本面与疯狂的股价走势形成鲜明反差。

  “玄学炒股” 盛行的背后,是股民投机心理在作祟。多数股民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企图抓住所谓的热点机会,在短时间内获取高额收益。他们全然不顾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行业前景以及财务指标,仅凭名字、生肖、谐音等虚无缥缈的因素,便盲目跟风买入,将股市当成了赌场,完全背离了价值投资的理念。社会化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爆炸式增长,股吧、微博等平台上各类消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故意散播不实信息,利用 “玄学” 概念炒作股票,误导股民。普通股民缺乏专业的信息甄别能力,往往容易被这些虚假信息迷惑,在羊群效应的驱使下,不假思索地跟风买入,沦为 “接盘侠”。

  “玄学炒股” 不仅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破坏估值体系,更让广大股民面临巨大风险。这些因 “玄学” 因素爆炒的股票,缺乏业绩支撑,股价暴涨暴跌,极不稳定。当市场情绪回归理性,或是炒作资金撤离时,股价便会如泡沫般迅速破裂,股民们最终只能承受巨额损失。在 2024 年的 A 股市场,这股 “玄学炒股” 之风,犹如一场荒诞不经的闹剧,警示着投资者回归理性,坚守价值投资之道,莫让 “玄学” 蒙蔽双眼,在股市中迷失方向。

  回首 2024 年的 A 股市场,这五大奇葩事件宛如一场场跌宕起伏的闹剧,令人啼笑皆非,又引人深思。银行股的逆势上扬、寒武纪股价与业绩的背离、新股市场的极端表现、地产股的兴衰以及 “玄学炒股” 的荒诞行径,无不揭示出 A 股市场的复杂与多变。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中,投资者犹如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随时有可能遭遇惊涛骇浪。市场的非理性波动、热点的快速切换、信息的真假难辨,都使得投资决策变得异常艰难。然而,这也正是市场的魅力所在,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贪婪与恐惧、盲目与理性。

  展望未来,A 股市场依旧充满不确定性。经济发展形势的风云变幻、政策的推陈出新、国际局势的波谲云诡,都将为市场带来新的变数。但无论如何,理性投资始终是穿越市场迷雾的指南针。投资者需摒弃投机取巧的心态,远离 “玄学” 的误导,回归价值投资的本源。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关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洞察宏观经济走向,以扎实的专业相关知识和冷静的判断力,筛选出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标的。同时,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合理控制仓位,做好风险防范,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遭受重创。

  2024 年的 A 股市场已落下帷幕,那些奇葩事件终将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但它们所留下的教训与启示,将长久地铭刻在投资者心中,成为未来投资路上的宝贵财富。愿投资者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以史为鉴,在 A 股市场这片广阔天地中稳健前行,收获属于自身个人的投资硕果。

  日进斗金不当梁[震惊] 蓝筹破净愁断肠[我想静静] 亏损牛逼价上百[火炬] 科泡六君财光彩[玫瑰] (寒武纪国盾量子百济神州源杰科技龙芯中科纳芯微)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其中,不断讨好美国“倚美谋独”的当局被狠狠打脸——台湾地区被加征32%关税。靴子落地,台湾民众怒斥:台积电白给了,武器白买了,结果还被美国征收32%高关税。

  男子相亲订婚支付34.99万元彩礼,分手后起诉女方返还,经调解女方返还17.5万元

  订婚时,按照习俗,李某某家给了初某某家34.99万元彩礼。可是没有想到,订婚后两人矛盾不断,感情迅速降温,不久就闹到了分手的地步。

  4月4日,韩国就尹锡悦弹劾案做出宣判,8名宪法法官一致认为,尹锡悦严重违反了宪法和法律,并于当地时间11时22分宣布尹锡悦被罢免。△总台现场直击丨弹劾案通过 尹锡悦成韩国第二位被罢免总统韩国法官当天宣布,尹锡悦宣布紧急违反了法。

  喜茶被投诉“23元一杯奶茶30块冰”店员回应:冰多因为有青稞(九派新闻)#喜茶#冰块

  双喜临门!广州七旬老人家中 5年两度引来“报喜鸟”筑巢 愿见者好运、喜事连连 #广州 #报喜鸟 #好运

  4月3日,记者在酒店7楼看曼德勒市区:所在位置受地震波及小,房子相对齐整 #缅甸曼德勒部分居民恢复有序生活 。

  #SU7爆燃遇难者母亲清空事故相关博文,#遇难者男友清空账号,账号简介仅留言:“爱你”。此前遇难者父亲称已与小米工作人员碰面,对于事故相关事宜进行商谈。

  3月30日,大润发宁乡店发布了致顾客朋友们的一封信,在信中表示,大润发宁乡店将于2025年3月31日起停止营业。3月31日前,消费者仍可在本店服务台进行售后服务;3月31日后,消费者可至其他大润发任一家门店享受所有的会员权益,如购物卡、售后服务等。

  昨夜今晨 痛悼!又一巨星陨落 李嘉诚公开露面 警方深夜通报:已致7死1伤 马航MH370新消息

  中国党员、中国农工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血液病学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委、政协第九届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内科主任,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创始所长陆道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2日16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处心积虑,发展运用本国在华人员,大肆开展间谍情报活动,持续窃取我国国家秘密,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近日,国家安全机关经缜密侦查,成功摧毁菲律宾间谍情报机关在华布建的某情报网络,依法拘捕三名涉嫌在我国境内从事间谍活动的菲律宾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