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这两款“神器”在抗洪抢险中大显身手
近日,公司顺利完成了九赣管道穿越桐溪河处河堤决口抢险工作,确保了管道安全。此次险情能及时、安全、高效解除,快速组装式激流水域作业平台、应急指挥平台等多项科技成果起到了关键作用。
快速组装式激流水域作业平台是公司认线年安徽挂车河溃堤段原油、成品油管道抢险经验,在集团公司科技部的全力支持下取得的一项科技成果。该平台水上速度达2. 2m/s,专用于水面应急抢险,能在河流、湖泊等不同环境的水域开展应急抢险作业,具备快速组装、自主航行、自我调整工位、安全预警等功能,能承载自重35吨履带式挖掘机同时搭载10吨的物资设备做抢险作业,是水上抢险作业的一把利器,今年5月已通过集团公司科技部的鉴定。
应急指挥平台是公司自主设计、国内首创,运用北斗卫星、无人机、分布式光纤和无线影像等技术,能快速实现事故地点管道信息聚合、周边应急资源信息推送、模拟推算泄漏风险等功能,做到事发现场全景、同步、多画面直播,在日常工作中,还可结合图像异常捕捉和影像智能分析,对辖区内3000公里管道进行预警、云监控和远程指挥,是应急处置过程中名副其实的“大脑”。
现场决堤处管道原来埋深3米,洪水冲刷造成20米管道悬空1.8米,若不立即处理极有会造成管道移位或者拉断,管道中的油品流入水域,后果不堪设想,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对露管区域做加固。因持续大雨,水位一直上涨,露管部位距岸边有60米远的水域距离,如果用橡皮艇运送沙袋和固定桩的话,运输能力小,人员作业不方便,不安全,还存在橡皮艇倾翻的风险。
现场立即启用快速组装式激流水域作业平台,这也是该水域作业平台首次应用到抗洪抢险中实战中。平台由可自由组合的浮箱组成,可根据作业需要自由组装成H型、U型、回字型、凹字型、凸字形等,可大可小,灵活组装。
经过现场指挥部确认,抢险队员们在岸边用44个浮筒快速组装成50平方米的U型作业平台。平台既是运输工具,运送抢险人员和填埋沙袋往返于岸边和管线上方,又是固管作业的作业平台,浮箱之间采用丙丁钩接头型式连接,既保证平台整体结构强度,又避免水上作业时平台倾斜造成人员落水情况,安全性能可靠。 经过20小时持续作业,填实冲沟、恢复管道埋深、水上固管作业完成,险情排除,管输条件具备。
2016年,安徽管道穿越挂车河段曾发生决堤,受制于水上抢险装备的不足,抢险作业十分困难、历时近7天。此次抢险过程运用快速组装式激流水域作业平台共填埋沙袋13800余个、230余立方,在不到30小时的时间内连续作业23次,最快的一天作业11次。与2016年安徽挂车河抢险相比,效率提高近5倍,大大降低了管道因长时间受洪水冲击导致泄漏的风险,取得了很好的实战效果。
完成抢险工作后,区域抢维修中心继续留守骨干队员原地修整待命,加强作业平台驾驶、拼接、组装训练,逐步加强作业平台的操作熟练程度,提高应急技能。
本次险情发生时,应急指挥系统第一时间展示管道现场文、声、图、像,实现全景、同步、多画面直播。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结合系统推送的各类应急信息,进行会商,研判险情。
通过移动单兵和防爆终端将抢险现场实时画面情况回传到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系统提供的各类应急信息和现场抢险实况,进行风险预判并远程指导抢险。
充分发挥应急指挥系统的应急信息快速检索功能,为应急指挥、应急决策和制定处置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应急指挥系统快速定位出事件点,事件点周边地形地貌通过系统得到清晰呈现。
实现决口处管道关键信息聚合,管道穿跨越信息在系统中一健查清;实现决口处周边应急资源信息推送。
2020年6月份,公司建成了管道完整性管理预警监控平台,该平台对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进行赋能升级,旨在打造“1+1”一站式指挥中心,即“日常监控预警中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让指挥员“看得见、调到动”,可对公司3000公里管道、32座库站实现24小时实时预警、监控和远程指挥,实现智慧应急管理。
防汛抗洪中,“人防”+“技防”形成较为强大合力,科技项目快速推广应用筑起成品油管道最坚固的防汛防洪之堤。
近年来,公司坚持科技兴企、科技强企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先后实施集团公司级科研项目6项、公司级科研项目9项,获授权专利5项,受理专利10项,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检、减阻剂等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在公司范围内得到高效应用,为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